
最近刷新闻,看到一条差点让我把早饭喷屏幕上——新加坡有家报纸,居然一本正经地给美国出主意,说应该把我国的主要银行,从SWIFT系统里头一脚踹出去。
讲真,有时候你真分不清,这到底是给美国递刀子,还是挖坑等着他往下跳。这种主意就好像你跟你铁哥们儿说:“嘿,我看你家那根顶梁柱不顺眼很久了,不如把它拆了,屋子肯定更敞亮!”就差直接把电锯递过去了。
可能有些朋友对SWIFT还不太熟,我打个比方。这玩意儿就跟一个全球银行间的“高端微信群”差不多,群主就是美国,群成员是世界各地的银行。你在国内银行想给美国的朋友转笔钱,银行小哥不是真的用麻袋装着现金飞过去,而是在这个“群”里@一下对方银行:“哥们儿,张三的两百万到账了啊,你们那边可以直接垫付了,回头月底咱俩再统一算总账。”就这么一条信息,跨国转账就搞定了,方便快捷。
现在新加坡这位“高人”的建议是,让群主美国直接把我们几个大银行给拉黑踢出群聊。他们的剧本可能是这么写的:没了SWIFT,中国商人就没法和海外做生意,资金链一断,经济不就得乖乖服软?听起来逻辑天衣无缝,像一部爽剧的开篇。
但这事儿奇妙就奇妙在,历史这位导演,已经提前给美国人剧透了。
记得2022年那会儿吗?为了制裁俄罗斯,美国真就按下了“踢出群聊”的按钮。当时卢布确实抖了一下,全球媒体都等着看一出经济崩盘的大戏。结果呢?俄罗斯人压根没按剧本走。他们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自己早就建好的一个“小群”——SPFS系统,拍了拍上面的灰,说:“来来来,哥们儿几个,以后我们在这儿聊。”
这一下,整个场子就变得微妙起来。那些想买俄罗斯石油又不想被美国盯着的国家,眼睛都亮了,一个接一个地加入。大家发现,嘿,在这个小群里交易,不仅能绕开老大哥的监控,有时候手续费还更便宜。结果美国的制裁,愣是给俄罗斯的“备胎系统”做了个史上最强推广。印度开始用卢比,甚至搞物物交换,转手把买来的油高价卖给欧洲,赚得盆满钵满。
这一脚,不仅没把俄罗斯踹趴下,反而把美元的墙角给踹松了。大家心里都开始犯嘀咕:今天你能踢俄罗斯,明天是不是就能踢我?成年人的世界里,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。于是乎,“去美元化”这个词,从经济学家的论文里,一下子飞到了各国央行行长的办公桌上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数据骗不了人,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,从当年70%多的巅峰,一路出溜,现在已经在56%左右晃悠了,这是快三十年来的最低点。
美元真正的命门,不是今天涨了还是明天跌了,而是到底还有多少人愿意真心实意地用它、储备它。一旦这个信任的基础动摇了,那才是釜底抽薪。
现在,把场景切回到我们自己身上。拿俄罗斯和我们比,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。把中国踢出SWIFT?这操作不亚于在自家厨房里引爆一颗核弹,想炸死蟑螂,结果先把房子给掀了。
我们每天往美国运多少东西?数据说是大概10亿美元。你去美国任何一家大超市,货架上一半的东西,都绕不开“中国制造”或者中国资本在东南亚的工厂。真把金融通道给断了,那些商品的成本可能一夜之间就得往上涨个20%到30%。这对那些天天盯着选票的美国政客来说,简直是噩梦。他们的基本盘,很多都是靠体力活吃饭的普通人,对超市里鸡蛋牛奶的价格敏感得不行,物价一飞涨,那选票可就真飞了。
更关键的是,我们也不是什么没准备的傻白甜。早在2015年,我们就搞出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。这玩意儿比俄罗斯那个“小群”还高级,它不仅能发“付款通知”,还能自己撸起袖子直接完成资金结算。说白了,就是我们早就给自己修好了一条金融高速公路,虽然平时的车流量不如SWIFT,但路是通的,真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大家拐个弯就能上来。
所以,你看新加坡报纸这个建议,是不是就显得特别有黑色幽默感了?它就像一个局外人,在两个顶尖高手的牌局上,对着其中一方大喊:“别犹豫,赶紧王炸!炸完你就赢了!”却丝毫没看见,对方手里还攥着四个二和另外一套炸。
这个世界早就不是那个单极化的世界了。当沙特开始用人民币卖石油,当巴西的铁矿石也能用人民币结算,当全世界都在悄悄给自己准备“备胎”的时候,“踢出SWIFT”这个威胁,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对自己昔日辉煌的无力怀念。它最大的作用,恐怕就是提醒了更多人:是时候,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了。
这出戏,还真不知道该谢谢谁呢。
股票加杠杆具体步骤,每日配资网站,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